新冠肺炎的治療包括藥物常規治療、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呼吸支持治療等, 但目前尚無根本的治療手段或藥物。但無論針對輕癥患者的一般治療還是危重患者的特殊治療,營養支持性治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體免疫與新冠肺炎的防治1、機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病毒的防御過程免疫系統是人機體抵抗外來病原體侵犯的最有效武器,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1)非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是在人一出生時就具備的,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皮膚、黏膜,它們阻止細菌、病毒等在皮層駐扎繁殖,禁止其進入上皮層;另外,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作用。第二部分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通常情況下,非特異性免疫可有效防止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襲。(2)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通過不斷接觸外部刺激逐漸建立起來的,并針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特異性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免疫細胞(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免疫因子(抗體、細胞因子、補體等)構成。機體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等)中包含有大量的免疫細胞,如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淋巴細胞分布于身體的每個部位,可以幫助機體識別體內的毒素和廢物或外來的病原體(有害菌、病毒等)。吞噬細胞在血液循環中,遇到任何外來的細胞都會一口“吞掉”,并通過巨噬細胞內的酶蛋白將病原體消滅。吞噬細胞作用范圍很廣,但是精度和殺傷力較差;淋巴細胞精度高,但作用范圍受限。二者結合采用有效抗擊病毒。吞噬細胞在吞入病毒后,還能夠識別吞入病毒的抗原(病毒表面的一些蛋白),然后將這個信息傳送給淋巴細胞(可分為T 細胞和 B 細胞)。T細胞負責在身體里搜索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并快速的殺死它們,最終與病毒同歸于盡。與此同時,B 細胞開始根據抗原信息制作特殊的蛋白質武器——抗體。抗體可以有效限制病毒的侵染和移動,并與病毒結合,最后被吞噬細胞吞噬并消化掉,直到機體最后戰勝病毒。在身體發揮免疫作用時,還會產生一些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補體以及各種各樣的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它們會跑到身體各處參與協作。免疫系統中成員眾多,且功能各異,分工明確。在人體患病時,無論是非特異性免疫,還是特異性免疫,都將奮力作戰,保家衛國。
2、提高機體免疫對新冠肺炎防治的重要性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為一種自限性疾病,新冠肺炎患者經過各種氧療、對癥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上海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指出,目前尚無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治療藥物,人體免疫力是最有用的“特效藥”。聞玉梅院士指出,群體免疫力的提高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拐點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提高機體免疫對新冠肺炎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但是如果機體免疫功能不夠強大甚至功能低下,遇到病毒侵襲則會產生嚴重后果。(1)新冠病毒的感染機率大大增加。無論是先天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形成良好的防御屏障,還是后天免疫中的特異性抗體,不能精準識別病毒,或者不能與病毒緊密結合,造成病毒侵入人體,即發生新冠病毒的感染。(2)新冠病毒的危害程度增加。一方面,病毒突破防御屏障,直接侵蝕人體的器官,若侵蝕肺泡產生肺炎,侵蝕心臟造成心肌炎,侵蝕腎臟造成膜性腎病,甚至危害加重至肺衰、心衰、腎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死亡。另一方面,及時免疫系統能夠吞噬病毒,但若不能及時代謝掉,那么就會形成大量代謝復合產物的堆積,從而器官間質化,如肺部間質化,肺纖維化甚至缺血性壞死。自新型冠狀病毒出現和爆發以來,在同樣的環境和條件下,個體的感染情況存在較大差別,有的被感染,有的不被感染,有的病發后很快治愈,有的治療效果較差。這就充分體現了個體免疫功能差異帶來了新冠肺炎防治效果巨大差異。既然機體免疫對防治新冠肺炎具有重要價值,如何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呢?首先要清楚免疫力的獲得方式。非特異性性免疫,是人一生下來遺傳基因中帶有轉錄合成免疫細胞、免疫蛋白或多肽的基因,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這些基因逐漸表達(基因缺陷除外),從而建立是身體的免疫力,相對穩定。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是一種經由與特定病原體接觸后,產生能識別并針對特定病原體啟動的免疫反應,是后天通過外力給予性獲得,如母體乳液、免疫接種、病原體感染、共生微生物(益生菌)、食品、藥品、身體鍛煉等。其中尤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針對性強,安全和有效性較為突出。特醫食品與機體免疫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 FSMP),簡稱特醫食品,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特醫食品在食品中屬于口服營養補充劑(Oral Nutrition Supplement,ONS)。ONS起源于18世紀遠洋航海過程中為抵抗壞血病等而在正常飲食以外而補充的富含維生素C食物(橙汁、檸檬等)。伴隨著現代營養學的發展,特別是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進一步被認知以及在臨床中的實踐,推進了該領域的迅速更新和發展。特醫食品的特性主要集中在“醫”和“食”兩個字上。所謂“醫”是指特醫食品必須服務于特定的臨床需求和患者人群,因此特醫食品必須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使用以達到特定營養補充,而非患者盲目的采購和服用。所謂“食”是指特醫食品為患者日常膳食的替代品或補充品,為患者地生存生活提供必需的能量和為機體運轉提供調節作用,因此具有食品的日常性、功效性、安全性和口感適宜性等特點。臨床研究發現,特醫食品能顯著地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從而降低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特醫食品因為在減少住院周期及住院醫療費用這兩個方面得到客觀數據的支持。通常情況下,特醫食品由宏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和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組合而成。研究表明,多種營養素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1)蛋白質。蛋白質是機體免疫功能的物質基礎,如果攝入不足會影響組織修復,使皮膚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擴散,降低抗感染能力。(2)不飽和脂肪酸。ω系列脂肪酸增可強機體免疫力,還可以輔助形成關節腔內潤滑液,提高體內白細胞的消炎殺菌的能力(3)維生素A。維生素A對免疫系統有重要作用,一旦缺乏可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上皮細胞角化變性,容易受細菌侵入,增加呼吸道、腸道感染疾病的風險。(4)維生素E。維生素E是體內的抗氧化劑,同時又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可以提高抗感染能力。(5)維生素C。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是人體免疫系統必需的維生素。(6)鐵。缺鐵是常見的營養病,會導致貧血,降低抗感染能力,嬰幼兒、孕婦及乳母更易發生。(7)鋅。鋅是人體內100余種酶的組成成分,尤其對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維持有不可忽視的作用。(8)硒。硒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強抗氧化作用。硒幾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細胞中,補硒可明顯提高機體免疫力。特醫食品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價值當前新冠肺炎流行,病毒毒力、個人易感性和抵抗力等是發病的關鍵,良好的個人營養狀況可以降低發病風險并改善疾病預后。特醫食品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價值如下:(1)快速提高能量,緩解身體疲勞,滿足機體機能正常運轉。無論患者還是醫護人員,抗擊新冠病毒都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和腦力,身心處于極度疲勞狀態,急需提供機體正常運轉所需能量。特醫食品不同于普通食品,具有能量系數高,快速供能的特點,可快速供能,緩解疲勞。(2)特醫食品可快速提升機體免疫功能,顯著提升機體新冠肺炎防控能力。維生素、鐵、鋅、硒等多種營養素成分作為特醫食品的營養素組成,可提升免疫細胞對新冠病毒的識別、吞噬、清除等能力,大大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預防、治療和康復效果。(3)減少用餐時間,有效降低病毒接觸機會。新冠病毒傳染性非常強,盡量縮短在病毒環境中的暴露時間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特醫食品具有流質化、服用便捷、能量系數高等特點,可有效縮短病毒接觸時間,減少用餐次數,降低病毒感染幾率,從而對醫、患起到較好病毒防護作用。(4)特醫食品可營養患者神經,舒緩精神壓力。新冠肺炎患者及醫護人員多長期處于精神高度緊張狀態,特醫食品中特定營養成分具有營養神經和舒緩壓力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精神耐受力。(5)特醫食品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輔助抗炎、止痛等效果,與正常治療手段聯合使用具有潛在的協同增效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