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療器械創新網
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新冠肺炎抗疫前線“槍支彈藥”的醫療物資曾頻頻告急。目前,雖然全國疫情上升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對確診患者的救治依然任務繁重。截至3月5日24時,全國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3784例(其中重癥病例5737例);湖北省現有確診病例22695例(武漢20115例),其中重癥病例5588例(武漢5208例)。面對仍然如此多的確診病例以及重癥病例,前方醫療物資、設備緊缺情況緩解了嗎?3月4日,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醫療設備及相關生產設備增產供應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說,一個多月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加強統籌協調,采取有力措施,通過動員企業復工復產,支持企業技改擴產擴能,加強人員、物資、運輸的保障協調,防護服產能和產量得到了快速增長。目前,防護服生產供應已經由十分緊缺轉為能夠滿足需求。每日協調保障湖北地區防護服數量達到了25萬件,已經連續十幾天超出湖北地區需求。雖然現在全國現有確診病例數量在下降,但是疫情防控仍處于吃勁階段,防護服生產供應仍不能放松。下一步,在充分保障湖北地區需求的同時,要兼顧全國其他地區防控需要,同時也引導企業注重疫情形勢變化,增強生產柔性,確保產品質量按需組織生產,提升有效供給能力。目前,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部分地區疫情在加劇,防護物資也出現了緊缺情況。中國是防護服生產大國,我們也鼓勵國內防護服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國外需求,按相應標準規范生產出口,為全球共同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說,ECMO俗稱人工心肺機,確實能夠為重癥病患者提供一定時間的心肺支持。按照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的要求,建議對常規治療不佳的重型、危重型的病例可采用ECMO進行挽救治療。在疫情發生以來,別是隨著確診和危重癥患者的增加,湖北武漢對ECMO的需求不斷增加。2月27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從全國調集ECMO等設備支援湖北。為了盡一切可能保護危重癥患者的生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物資保障組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各個部門聯手千方百計將一批ECMO調往湖北。據統計,最近這段時間一共發往湖北67臺ECMO。有幾種方式,一是緊急采購,“應采盡采一批”,有29臺ECMO緊急發往湖北武漢;二是國際采購,各部門共同努力,如27日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僅用15個小時就將16臺進口ECMO從德國法蘭克福緊急運到了湖北武漢,為前方救治工作搶出了更多寶貴時間;三是發改委、衛健委等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對相關國內ECMO緊急調用,同時請援鄂醫療隊在奔赴前方時攜帶了一批。總體來說,目前ECMO趕赴湖北武漢確實為保障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物資保障組還將按照要求繼續做好調用工作,也在緊急協調從國外再進一批新的ECMO趕赴湖北武漢。同時我們也在密切跟蹤設備的到位和使用情況,通過加強國際采購、國內調用等方式,共同做好設備保障工作。
羅俊杰說,在疫情防控之初,大量的患者急需轉運救治,當時負壓救護車成為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首批重要物資。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總體部署,醫療物資保障組第一時間組織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在春節期間就開始加班加點生產。保障組通過下達任務書等方式,組織上汽大通、江西江鈴、北汽福田等企業加班加點生產。在此過程中,保障組積極協調企業遇到的瓶頸問題。主要企業紛紛立下軍令狀,克服工期緊、人手短、物料缺等問題,將原本30天的工期大大縮短,到2月5日僅僅10天就下線了244臺負壓救護車,送往了防疫一線。這對于汽車生產企業來說,是原來不敢想象的。截至目前,全國負壓救護車日均產能已經超過100輛,重點企業已經累計生產將近2000輛。總體來說湖北省各個階段的負壓救護車需求得到了比較好的滿足。比如2月5日前后,火神山、雷神山建成之時,當時就已經有20余輛負壓救護車運抵待命。至2月15日,360輛負壓救護車抵達武漢,為打贏“應收盡收”的攻堅戰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期間全國普降大雪,天氣惡劣,遼寧、天津、河北、河南、湖北四省一市交警持續接力護衛,讓華晨汽車40輛負壓救護車頂風冒雪跨越了2000公里。從沈陽搶運到武漢。截至3月3日晚上,各重點企業運抵湖北省的負壓救護車達到690輛,覆蓋全省17個地市,其中武漢329輛,總體滿足了湖北省疫情防控需要。
羅俊杰說,疫情發生以來,醫用防護服的需求急劇增長,目前依然是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一階段,壓條機是醫用防護服保供的瓶頸。因為當時需求劇增,壓條機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大多數員工放假,新增產能一時成為最大的卡脖子問題。為此,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集思廣益、多措并舉,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一手抓調配管理,使供求關系從2月初的極度緊張到2月中旬基本平衡,再到現在已能充分供應,保障了醫用防護服持續增產的需要。在復工復產方面,工信部一方面抓好現有產能利用,迅速摸清全國較大壓條機企業底數,組織企業特別是相關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截至3月3日,一批優秀民營中小微企業新產出壓條機1200臺。另一方面,支持中央企業新增產能。國機集團,通用技術集團、兵器裝備集團、中船集團等發揮自身優勢,研制生產壓條機,半個月生產了360臺。同時,工信部采取盤活壓條機存量的舉措,向各地發出倡議、征集信息,一些沖鋒衣、雨衣、賬篷生產企業通過轉產代工,或者轉讓出租設備等方式支持,盤活壓條機近2000臺。在調配管理上,實行全國統一調配,全力保障湖北武漢需要,以及防護服重點企業需要,做到科學調配,落實保障任務。目前,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壓條機保有量達到4300臺。單臺日均能為防護服生產企業提供約60萬件的生產能力,已階段性地滿足了醫用防護服生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