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黃疸只要曬太陽?這位媽媽后悔了……
還記得去年很火的《延禧攻略》嗎?
愉貴人生下的小皇子
是個“小黃人”
宮里的太醫都無法診斷
差點被活埋
俗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
新生兒黃疸雖然常見但也很揪心
前些天的那場經歷
讓市民小陳至今仍膽戰心驚
小陳懷孕39周,在常州一院順利產下小寶貝貝。貝貝胖嘟嘟的,可愛極了,但是小臉看上去有點黃黃的。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監測黃疸指標的同時,細心指導小陳多喂奶,并注意觀察孩子黃疸的進展情況。
第三天,全家人開開心心地準備出院時,醫生那邊傳來建議:貝貝黃疸持續加重,經皮膽紅素為16mg/dl,需要住院進行治療。
小陳和寶爸聽后急了,“孩子還這么小,我們不想讓他住院,黃疸我回去多曬曬太陽……”沒有遵從醫生的建議,一家人回去了。
兩天后的一個早上,夫妻倆帶著孩子焦急地出現在病房門口,“醫生,快點幫我看看寶寶,黃疸好像越來越重了……”。
“你們快去辦住院手續,這邊趕緊化驗,準備光療……”看到渾身發黃的貝貝,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薛麗雯快速判斷。
結合相關檢查指標,排除母子血型不和引起的溶血病及感染后,貝貝被確診為母乳喂養不足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立即開展退黃治療。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貝貝最終轉危為安,數天后康復出院?!罢婧蠡跊]有早點聽你們的,寶寶的情況也不至于變得這么嚴重。還好,多虧了你們專業的診治,謝謝!”出院前,小陳對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孩子送來時,精神欠佳,反應差,血清總膽紅素比普通黃疸患兒高了近2倍,非常嚴重,快到了需要換血治療的標準。” 新生兒科醫生回憶。
其實,黃疸很常見
約84%左右的足月新生兒
都會面臨黃疸的問題
今天,讓我們有請
新生兒科副主任陳小奕
為寶爸寶媽作科普
新生兒黃疸怎么產生的?
新生兒出生后,血清中的膽紅素生成過高,而新生兒的肝臟還不能有效地轉化并排泄膽紅素,導致寶寶皮膚、眼睛等部位黃染(發黃),這就會產生新生兒黃疸。
一些病理情況如感染、溶血等,會加重新生兒黃疸,導致高膽紅素血癥。
新生兒黃疸要不要緊?
不能一概而論!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不需過多干預。一般出生后2-3天出現,7-10天消退(早產兒延續時間會稍長)。
有些需要及時治療,如高膽紅素血癥等。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可能會引發膽紅素腦病和核黃疸,導致眼球運動障礙、聽力受損、癲癇、智力低下等后遺癥,甚至會危及生命。
新生兒的膽紅素多少算正常?
通常足月新生兒出生3-4天后,膽紅素指標小于15mg/dl是相對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出生后黃疸值是動態變化的,一旦出現黃疸指數上升過快、黃疸程度嚴重,或超過正常消退時間仍持續有明顯的皮膚甚至鞏膜黃染等情況,都應引起重視。
嚴重的新生兒黃疸該怎么治?
照射特定波長的藍光和綠光能促進膽紅素排出體外,這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治療黃疸的方法。
特殊情況下,如果寶寶的黃疸極為嚴重,或者經過光療后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到一定水平,就會采取換血療法,這是防治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看到藍光覺得很可怕
認為光療會有很大副作用
擔心寶寶受到傷害
真的是這樣嗎?
光療后,部分寶寶可能會出現皮疹、發燒等癥狀,但是這種情況是可控的,且隨著治療結束,癥狀會逐漸消退。
光療在臨床上使用有70年左右,已受到專家的普遍認可。
還有部分家長有疑問
太陽光里有一部分是藍光
那曬曬太陽不就好了么?!
太陽光里確實有藍光,曬太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膽紅素水平,但是下降程度并不大。
太陽光一方面照得不均勻,另一方面過多地接觸紫外線,還可能會讓寶寶的皮膚受損,所以不能僅靠曬太陽治療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出現以下四種情況
建議盡快到醫院就診
、出生后第一天或第二天就出現的明顯黃疸。
、從面部遍及全身的皮膚黃染,并且眼睛鞏膜發黃。注意:選擇天然光線充足的地方,觀察寶寶軀干、四肢和手足心皮膚的黃染情況。
、持續不退的黃疸(足月新生兒大于2周)、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現的黃疸。
、需警惕因母親與寶寶血型不合可能引發的兩種溶血性黃疸:如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多發生在第二胎);母親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出生后48小時內出現明顯的黃疸(可發生在第一胎)。
(王玉,新生兒科主管護師,本科)
文字| 王玉
圖片| 新生兒科、宣傳科
專業審核| 陳小奕
編輯| 馮凱
責任編輯| 劉華聯
郵箱| czyy68870807@163.com
電話| (0519)68870807
- 精英集結!直擊“第十屆中國... 2019-06-20
- 第十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于2019年6月19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展會展出總面積達200,000平米,匯集2,5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