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梔黃退黃的殘忍真相!國家禁用的“兒童神藥”,很多人還不知道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生理性黃疸:十個新生寶寶八個有黃疸,足月的孩子一般在出生后2~3天開始現黃,生后5-7天黃疸程度達峰值,之后黃疸值逐減,2周左右完全消退。在國際上,黃疸需要治療的數值也越來越寬松,從原來12mg/dl就要去照藍光,到現在15mg/dl之下都可以不用額外治療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吃奶正常、睡眠良好就可以再觀察看看。這樣的黃疸稱之為“生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
1、新生寶寶的黃疸出現的時間過早(<24小時);
2、或黃疸期間膽紅素值大于15mg/dl,黃疸值還在升高;
3、黃疸消退延遲(>2周),或消而又復現。伴嗜睡、吃奶減少、精神差等現象,這就屬于“病理性黃疸”的范疇,是需要積極干預治療的。
茵梔黃用不得
2011年《中華兒科雜志》曾發表了一篇「茵梔黃口服液治療足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
研究中記錄,每 100 個孩子中就有 25 個孩子會出現嚴重腹瀉的癥狀,從概率學上來講, 這真的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
新生兒腸道功能發育不全,哪里遭得起中成藥的「蹂躪」。
頻繁的腹瀉對孩子來說,大大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圍。
服用茵梔黃后頻繁的腹瀉
而長時間的腹瀉,容易繼發乳糖不耐受,這對還在喝奶的孩子來說,在營養吸收上是非常不利的。
2016年茵梔黃注射液
新生兒、嬰幼兒禁用
茵梔黃作為中醫治療黃疸的常用藥,相信寶爸寶媽們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因為它引起的諸多不良反應,在2016年國家藥監局就明令禁止了對新生兒和嬰幼兒使用茵梔黃的注射液。
圖片來源: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注射液所有的醫生都知道了不能用于小寶寶,但茵梔黃口服制劑、茵梔黃顆粒能給小寶寶用嗎?
2017年藥監局
茵梔黃口服劑副作用太多
在2017年8月21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發布了關于修訂茵梔黃口服制劑說明書的公告(2017年第96號),明確的說明了服用茵梔黃口服制劑會引起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不良反應,脾虛大便溏者慎用。國內也曾有報道使用茵梔黃注射液后出現胃腸道出血、腎功能損傷、溶血性疾病等嚴重不良事件,甚至造成嬰幼兒死亡。
圖片來源: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為什么要重新修訂?
因為口服茵梔黃的退黃原理其實與瀉藥類似,讓孩子多排便,將多余的膽紅素排出體外黃疸自然就退了。
沒錯,退黃的真相就是——拉肚子!
定期隨訪、正常就醫
才是最適合新生兒的退黃手段
生理性黃疸并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定期觀察寶寶。只要寶寶吃的睡的好,大小便顏色正常,過了高峰期,黃疸便會自行消退。
若是家長們還不放心,可以適當的多哺乳,促進代謝,加強膽紅素的排出。
病理性黃疸最好的治療辦法
藍光儀
為什么藍光儀可以拯救黃疸寶寶?新生兒黃疸的元兇“膽紅素”是不溶于水的,主要在肝酶的作用下從膽道排泄。但是神奇的藍光儀能使膽紅素“變形”,然后它就變得可溶于水了,于是不需要再經過肝臟的改造就能夠經膽汁和小便排出體外,這就加快了膽紅素的清除速度。對于以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而言,藍光光療是簡單而快速起效的方法,必要時可使用換血療法。
所以就算大夫給開了茵梔黃都要跟大夫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不吃,大夫含糊其辭,那就不給寶寶吃茵梔黃。如果大夫非讓吃,那就跟大夫商量看能不能用照藍光代替。
很多醫院寶寶在照藍光的時候家人可以陪著,不用擔心母嬰分離
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要及時就醫、科學就醫!
來源:丁香醫生、部分內容網絡整理
- 精英集結!直擊“第十屆中國... 2019-06-20
- 第十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于2019年6月19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展會展出總面積達200,000平米,匯集2,5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