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談黃疸:黃疸影響可大可小,到底要不要緊?
朋友打電話給我:「朱醫生,我家二寶出生 3 天了,今天醫生查房說寶寶黃疸深,要照藍光不給出院??晌蚁眿D兒哭著喊著不樂意,說大寶當初也有黃疸,多喂奶就好了,家里老人也都說沒事的。您看到底要不要緊呢?」
新生兒黃疸,到底要不要緊,要不要進一步治療,這倒還真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
新生兒從生后兩三天開始,會經歷一個皮膚肉眼可見的黃染過程,我們稱之為黃疸。
從專業醫學角度理解,這個過程是血液中膽紅素變化所致。
事實上,成人血液中也有膽紅素,但因為數值很低,故肉眼無法觀察到皮膚黃疸。新生兒則由于膽紅素產生增多,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較低的原因,會在生后出現短期皮膚黃疸表現。
一般情況下,足月兒黃疸最明顯的時間生后第 4 - 5 天,早產兒則為生后第 5 - 7 天;而黃疸完全消退的時間,足月兒一般不超過 2 周,早產兒可延遲到 3 - 4 周甚至更久。
每個新生兒都有各自的生理代謝特點,所以不同新生兒的黃疸程度、消退過程也各不相同。
通常,喂養不足、生后排便少、新生兒疾?。ㄈ绺腥?,溶血病、早產、低體重等)都可使新生兒黃疸偏深。多數足月新生兒的黃疸在出生后 2 - 3 天出現,即使皮膚黃疸最明顯時,血清膽紅素亦不超過正常水平(12.9 mg/dL),這種一般就是「生理性黃疸」,多數「不要緊」,也不需要進行干預治療,一般通過加強喂養、幫助排便等方法,可以讓新生兒安全度過黃疸期并逐漸消退。
而對于早產兒黃疸,雖然目前尚無完全統一干預標準,但是總的治療原則較足月兒積極,因此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建議家長更加重視寶寶的黃疸問題,及時向專業醫師咨詢。
但有些寶寶的黃疸是在生后 24 小時內就出現,或者黃疸程度非常重,大大超過新生兒正常范圍,黃疸消退時間明顯延遲,這些就是「要緊」的「病理性黃疸」了。
對于這類「要緊」的黃疸,我們建議家屬及時檢查治療。因為如果放任黃疸繼續加深,后果會非常嚴重,新生兒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就不單單是「要緊」,簡直快「要命」了。
即使沒有要命,也多會發生智力低下、永久性聽力損傷、運動障礙等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這樣,寶寶的一輩子就毀了。
此外,伴有大便顏色發白和/或小便顏色明顯發黃的黃疸是另一種「要緊」的黃疸,這類黃疸多提示寶寶肝膽系統存在病變,亦需要早期診斷和治療。
所以,黃疸這事兒,可大可小。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黃疸深到什么程度需要治療?簡單一句話:多聽醫生建議,少自作主張。
事實上,什么水平的黃疸會對新生兒個體產生危害,受機體狀態和內環境等多因素影響,不能簡單地用單一指標作為干預標準。簡而言之,不能武斷地定一個「正常值」,也不能生硬地劃一條線:高于這個「要緊」、得治,低于這個,則「不要緊」、隨它去。
新生兒早期黃疸的一大特點是隨時間變化成曲線上升,于是在不同的時間點,「安全值」范圍也在不斷變化。
新生兒科醫生一般會結合寶寶的胎齡、日齡、體重、健康狀況、有無高危因素、是否能達到有效隨訪以及黃疸變化曲線參考范圍等多項指標來綜合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醫療干預。這個決定專業性較強,建議各位家長就把這個「難題」交給專業兒科醫生吧!
目前比較公認的黃疸治療方法為:藍光治療和換血治療。
前者是指將新生兒置于有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中,通過一連串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將膽紅素排出體外、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藍光治療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么不良反應。
后者就是用合適的正常膽紅素水平的血液去置換新生兒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這種方法聽起來比較嚇人,操作起來也相對復雜,當然,不良反應也會比較多。作為專業兒科醫生,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采用換血治療的,也希望各位家長不要為我們「創造實踐的機會」。
有時,通過加強喂養,促進寶寶大便排出,或者運用一些藥物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助黃疸消退。此外,對于某些特定病因的黃疸,還會采用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等方法進行治療。
那么問題又來了,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么。還是那句話:多聽醫生建議,少自作主張。
當然作為遠離醫療行業的普通父母,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再用一句話來概況:醫院里聽醫生,回到家自己評,有問題莫遲疑。
目前我國大部分健康新生兒還是在生后 72 - 96 小時出院,順產可能會提早至 48 - 72 小時,越是早出院,剛回家幾天黃疸監測越要謹慎,有問題及時就診。
1. 大致估計黃疸水平
通常我們可以經肉眼初步評估寶寶黃疸的程度。黃疸一般最早出現在頭面部和眼睛,如果只有這些地方看到皮膚黃染,這時候膽紅素水平大概是 5 - 6 mg/dL,可以繼續觀察;然后波及軀干、四肢,這時膽紅素約 10 mg/dL,如生后不足 3 天,也要引起重視;最后是手心、腳心,如到這個程度,就需要專業醫生通過儀器進行判斷了。
2. 警惕常見高危因素
有以下情況的新生兒更容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需要更加積極應對。
(1)溶血高危因素:常見的有 ABO 溶血癥(母血型 O、父血型非 O),Rh 溶血癥(母 Rh 血型陰性),G6PD 缺乏(有「蠶豆病」家族史,籍貫廣東、廣西、海南等地較常見)。
(2)早產、低體重(出生 < 2500 克)、出生有窒息、體溫不穩定、精神反應差、嗜睡等。
3. 幫助寶寶消退黃疸
(1)加強喂養,促進排便。通俗地說,讓寶寶「多吃多拉」。這個在新生兒早期特別有用。
(2)在醫生指導下,給予輔助治療的藥物如腸道益生菌等。
1. 新生兒黃疸大多是個生理性過程,無需「談黃色變」。在醫生指導下動態監測黃疸變化,必要時及時干預,寶寶多可以平安度過黃疸期。但也要引起充分重視,因為「高膽紅素血癥」如不及時治療可給寶寶造成不可逆嚴重損傷。
2. 嬰兒隨母住院期間,黃疸評估可交由醫生處理;出院回家后 1 周左右家長要充分重視黃疸變化,有情況及時就診,特別是有高膽紅素血癥高危因素者。
3. 上述內容是針對生后早期出院嬰兒黃疸的識別與處理,對于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于出生 1 周左右,高峰期在生后 2 - 3 周)無需過度緊張,干預閾值亦有所區別,后期再敘。
- 精英集結!直擊“第十屆中國... 2019-06-20
- 第十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于2019年6月19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展會展出總面積達200,000平米,匯集2,500...【詳細】